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74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的好时候又要到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7 12: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的好时候又要到来了?


1

2000年,刚刚就任证监会主席没多久的周小川,专门去了一趟深圳。当时正是519行情一周年,整个市场热情如火,“趁热推创业板”的消息让上海和深圳两个定位金融中心的城市激动不己。

谁知道周小川给深圳带去的是一盆冷水。周主席话很客气,但内容一点没有含糊,说奉了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命令,来通报一个决定:上海要建成主板市场,深圳以后就专心搞创业板市场。言下之意,深圳目前既有的交易市场,要逐渐转移给上海。

深圳市一听就炸锅了。搞创业板是好事儿,但为了一个前途未明的市场,要放弃现在的主板市场,那怎么能行。

这时候,中国金融业的利润,四分之一来自上海,四分之一来自深圳,两地金融中心的地位都已初显雏形,却也都尚且未稳。

偏偏,深圳前一年才刚刚在央行设置九大分行的时候落了上海一招,当时央行把珠三角地区的大分行,绕过深圳,定给了广州,而上海却是稳稳当当拿到了华东区的大分行驻点。

央行大分行在一些金融政策上是有直接决策权的,深圳落后一步处处难受,为当初没有据理力争已经肠子都悔青了,创业板的事情当然是耽误不得。

于是,一周之内,深圳市组织撰写了7份报告往中央送,陈述深圳主板市场不能停的理由。

这还不算,消息传达到深圳的两周后,深圳市委张书记,连带市长、深交所总经理就一起跑去北京见了朱镕基和周小川。据说在朱镕基办公室,张书记整整汇报了两个小时,细陈利弊,言辞恳切。张书记回来后,还是觉得不踏实,又干脆请到广东省委李书记亲自去北京“加了把火”。

最终,国务院出了折中方案:深圳现在的主板市场不变,可以继续交易,但暂时停发新股,同时创业板抓紧搞,必须赶在当年11月开业。

可惜深圳命不好,创业板的事情特别不顺,为了一个认证审核的权限,又卡在了北京几个部委之间:科技部说创业板是要搞高新技术,促进创新的,我们之前就有一个双高认证,对口的很;证监会当然不同意,说《证券法》赋予我们来管这摊事儿,谁也别争。

后来还有央行、财政部、发改委也掺和进来,都觉得自己应该有话语权。再三耽误,转眼间,国内股市在“调控”下牛市不再,而国外的股市,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一路下行中也一蹶不振,创业板的事情就此搁置。

等创业板真正搞成已经是将近10年后,而10年间,金融中心的争夺早就已经不只是上海和深圳的事儿了。

2003年非典后北京空降了一个懂金融的市长,北京往金融中心定位上靠拢的速度明显提升。这年年初,北京成立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很快西城区就出台了具体的金融优惠政策;第二年,国内最高规格的国际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紧接着就是《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

而差不多同时间,100多公里之外的天津,也刚刚来了一位当过央行行长的代市长,新市长上任几个月后,就亲自到北京,邀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到天津考察国有产权交易市场,

年末,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被国资委确认为首批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市场。2003年末,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开业,戴相龙亲自出席开业庆典。天津和上海争夺的故事,这只是一个开始,高潮发生在三年之后。

2

2001年2月,国务院审批同意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规划,9个月之后,中国签署WTO最后协议,在首批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名单上,上海再次展示了争霸金融中心的野心。

第二年两会,风度翩翩的上海市长陈良宇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金融中心”的话题,不紧不慢的说:

“国家的金融机构设在北京,这是历史上形成,但是不排除在总的格局下面不断强化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是跟北京的三大金融监管部门领导的支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一个国家在没有金融中心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经济的大力发展。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必须的,而且是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利益,金融中心要由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来共同参与建设。”
整段话虽然说得婉转,但意思很明确: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由国家支持建设的,哪怕是首都北京,一时半会也难以动摇到。

而这段话,也是说给北京市长刘淇的。

整个90年代,上海和深圳不仅是全国金融业发展的旗帜,也是改革开放的南北代表,作为首都的北京,反而因为“政治中心”的定位,被各种安全需要绑住了手脚,连外资经营的所有权比重都有严格控制,直接关系经济安全的金融业自然只能“慎重稳健”。

加入WTO改变了一切。2002年两会,北京市长刘淇明确表示:首都经济是知识经济,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领头羊是金融保险服务业。

上海市长的那段话正是针对这个表态的回应。

不过当时,北京讲打造金融中心是有点虚的。尽管有一行三会和诸多中字打头的金融机构总部驻扎,但就在前一年,富国、博时、长盛、大成四家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中信证券,几乎同时将注册地迁离北京。北京对金融产业的吸引力显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大。

一直到2003年非典,北京空降了一个懂金融的市长,北京往金融中心定位上靠拢的速度才终于有明显提升。

2003年8月,北京市人大向市政府提出“成立北京市政府金融顾问团”,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个建议就被采纳;之后西城区迅速出台了具体的金融优惠政策;第二年,国内最高规格的国际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同年年底,北京宣布对外资开放人民币业务;紧接着就是《关于促进首都金融茶业发展的意见》的正式出台。

《青年参考》还曾经以“北京市长王岐山亲自致函给外资银行,邀请他们将中国的业务总部注册在北京”,报道北京对金融产业的重视。

种种动作,都表现出与上海竞争金融中心的决心。北京市金融工委一位官员在评价当年一份政策报告时,特意意味深长的说:这些政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优惠程度上,一定不会低于上海和深圳出台的政策。

但这时候的北京,不仅前有劲敌,后面还有追兵。金融市长就任北京的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在100多公里之外的天津,也刚刚新新到了一位当过央行行长的代市长。

天津人说:天津解放55年,终于盼来了一个财神爷。

财神爷没有让天津人失望。上任一个月,建设银行、国开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就相继与天津签订金融合作协议,表示将向天津市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长期、稳定、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上任半年,新市长又亲自到北京邀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考察天津国有产权交易市场。视察当然是起了作用的,这年年末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被国资委确认为首批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市场。

之后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业、渤海银行成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获批、滨海新区成为金融先行试点地区,几年之内,多次获得强大的国家层面政策支撑的天津,开始表现出对争夺金融中心的毫不相让。

2005年,在《财富》圆桌论坛上,北京的市长和天津的行长市长围坐一桌,当戴相龙说“看中国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要看深圳和珠三角,上世纪90年代看上海和长三角,21世纪的头20年,我认为应该看京津冀和环渤海湾”时,坐在一旁的金融市长会意一笑。

3

小平同志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句话不是预言,而是总结。可惜大部分争夺金融中心的城市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仅上海、深圳、北京、天津这样的一线城市喜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争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第二梯队的很多城市,也从来没有放弃打造一个金融中心热情,争不过北上广深,就争“区域性金融中心”,去年,成都、西安、重庆就曾经相继明确表示,要把自己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

但说到底,金融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有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逻辑,强行催长,一定会有催长的后果。这一点,天津是最典型的样本。

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就成为钦定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实验地。这个政策红利,北京和深圳没有,连上海这个早就被国务院承认的“金融中心”也没有。

之后各路资本纷纷投奔天津,将近10 年之间在天交所挂牌的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在“天津金改”的大旗下,2010年前后,天津开始了各类交易所大跃进:文交所、金交所、渤海商品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碳排放交易所,每一个在当时都是天津金融创新和争夺金融中心又下一城的标志。

然而只过了一年,交易所乱象就让天津多了“投机之城”的 称号。

这一年,先是两副名不见经传的天津美院副教授的作品,以估值五六百万的价格,被包装成“艺术品股票”上市,发行价1块钱。结果一个月不到,这个艺术品股票就暴涨10倍,画作估值过亿,一下子把拍卖市场上大部分的名家作品都比了下去。成为经典的投机泡沫笑话。

之后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在做市商交易机制、递延费、保证金杠杆上,频频受到质疑,被认为“鼓励赌性”。

一场金融梦下来,天津的名声受了损,原本投入大量政策支持的私募股权,只留下了滨海新区一堆蹭政策优惠的注册公司名录,而这些公司大部分都不在天津办公,税收都没带来几毛钱,更不用说其他产业带动了。

倒是之前无意发展的融资租赁一不小心成为天津的一个小亮点。《华夏时报》去年报道天津金改的时候,曾引用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曹华的解释:融资租赁产业形成是因为天津制造业发达,有很多大项目都需要钱,这种市场自发的行为反而生存下来。

不过,这篇报道接着又提到:天津现在已经把金融租赁作为新的金融规划重点产业去推了。

关于建立金融中心的关键,其实很多年前,现任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还是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就说的很明白了:关键是一个开放、创新、市场化的环境。

而之所以出现各地激烈争夺金融中心、并且还会有此消彼长的情况,恰恰是因为金融业目前仍然是一个有巨大“开放潜力”的领域——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金融衍生品尝试、监管制度的先行创新——好像只要在这些围的严丝合缝的地带,凿出一点点光,就够一个地方得到发展先机了。

所以,只要金融行业仍然是一个未开放的行业,就一定会源源不断的继续着各种金融争夺的大戏。

实际上,在这次上海落地科创版的同时,其他城市在争夺金融中心的步伐也并没有停止。去年北京市出台的十三五规划,还仍然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发展目标,年底的时候,从江浙调到北京的新市长,也还专门带着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去视察了新三板,而且在科创办消息宣布的前几天,金融圈还流传着新三板要改革的“振奋消息”。
(数据来源: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但深圳和上海之前的发展,不只是靠“资源多”发展起来的。樊纲曾解释深圳特区早年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通过体制和政策的优势落差,用新的体制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没有能够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新体制,就会出现海南特区、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这种地方。所以并非上海的好时候又要来了,只是上海最坏的一段时间,要结束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2:13:24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不夜的精彩

2018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这是SMG为上海拍摄的宣传片之一,主题是“上海,不夜城”。

太美了。

虽然在上海除了请人吃饭很少去外滩,但不意味着外滩不美,事实上每次到外滩下面,看着浦江对岸那一栋栋像厨房工具一样的建筑时,都有一股未来感扑面而来。


有朋友来上海,问是不是热门的景点都不好玩,我会说城隍庙真的没什么好去的,人民广场的炸鸡也不比其他地方卖的好吃,如果不喜欢博物馆,不喜欢吃鲍师傅的话也没必要去。

但是外滩是真的好看,一定得去,最好在罗斯福酒吧喝一杯酒,能拍出最好的,以陆家嘴为背景的照片。


不过比起站在外滩,在人堆里走,去看陆家嘴,我更喜欢去外滩对面,去陆家嘴的滨江大道那里看外滩这里的万国建筑。

大概是这个感觉:


一方面是从外滩看陆家嘴的风景,看多了会腻,另一方面也因为外滩实在太多人了,又有诸多限制,比如不能停车,不能放无人机,不能朝江里扔东西之类的。而且没有什么真的靠近江边的店,没办法逛着逛着累了,坐下来喝一杯。

而滨江大道人就相对少很多,江边上就有很平价的咖啡店,可以坐下来吹着江风聊事情,走在那里,看到有人在放无人机,有人在扔石头打水漂,有人在muamua谈恋爱,有人在遛狗。

非常惬意。

玩开心了还可以去旁边国金丽思卡尔顿酒店58楼的flair酒吧喝一杯,因为高,所以那里有全上海最好的屋顶景观。

找张官方的图:


所以今天的文章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想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宣传片,然后顺着这个宣传片,说说我觉得浦江两岸怎么玩最好,哪些店值得去(上面也说了)

——虽然大家的夜生活一般不在这里,一般在MYST或者TAXX,在南京西路,在淮海路,巨鹿路,在夜市的小龙虾摊上,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附上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选段吧:

04

真正的上海土著,和我们的生活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比较老的那一批大叔阿姨。

看一下上海的工资吧!
(数据来源: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押一付三,一个月8000,一共32000元,他坚持不要支付宝不要微信不要银行卡转账,就要现金。问他为什么,他不好意思笑了笑,说楼下搓麻将只收现金。

他有四套房,出租了好的三套,留下一套老破小自己住。每天做的就是打打麻将收收房租,没事去肇嘉浜路或是新天地约人吃吃Brunch或是下午茶。

如果你看到他这样一个上海大叔,一个人在吃下午茶,调笑他说“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装小资啊。”,他估计会挺直身子,更正你说。

“装小资么是偶尔来的,而我吗,是天天来的。”

这种骨子里的小资是需要资本的,资本就是他中环内有四套房。

当然在上海某著名房产论坛里,有四套房的并不少见,更多的还有六套,八套,据说最多的那个人在上海滩有大两位数套房子,而他从多年前对大家的建议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每年在上海买两套房。

他们从不需要担心别人看轻他们,不用在写字楼格子间摸爬滚打以求上位,从不需要去国金恒隆买上一身LV爱马仕证明自己。他们就是穿着老旧的衣服,骑自行车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也没人敢看轻他们。

因为他们中环内有四套房,已经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再说明了。

在上海,如果你没有这么多房子,无论你是陆家嘴的金融精英,还是静安的公关之花,你都只能一边上班,一边焦虑。

好不容易交满两年社保,向父母凑齐了首付,结果政策一下从两年改成五年了。你看着年初和年尾几乎翻倍的房价,清楚三年后自己在中环买房的计划只能改成外环了。

孩子是万万不敢生的,生了孩子也是绝对没有时间带的。只能送回在江苏,安徽,浙江的老家给父母,然后每周回去看看孩子,告诉自己。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张先生那篇文章最后,他说道:

那些追梦成功的人正在逃离,他们去了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西海岸。那些追梦无望的人也在逃离,他们退回到河北,东北和故乡。

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事实上,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

说没有生活夸张了,说勇敢生活应该是没问题的。

其实上海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上海2400万人中的绝大多数,今天又是周一,又是需要鼓起勇气,勇敢生活的一天。

05

如果你早些年关注过人人网,现在关注过微博一些账号,会发现经常经常会有北京,上海本地人要求外地人滚出去。

他们会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刷屏,说街上从来没有这么少人,路上从来没有这么少车,这座城市从来没有这么通畅过。

他们会苦口婆心地劝你离开,要求外地人把一个路不拾遗,车少人稀的城市还给他们。


但这些呼吁,这些要求终究是徒劳的。

就像北京早就已经不是老北京人的北京,而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样,无论老上海人接不接受,外地人依然会,也必须继续待在上海。

就算现在这些人离开了,也会有新的一批人进来。

在这个意义上,上海滩其实并不是那些手握四五六套房的土著的,很少有上海人是真正的土著,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当你走在上海最具有标志性的外滩时,会发现自己左手边的浦西万国建筑,是一座座或国有或外资的银行,从上海发展的伊始,就在这里看着上海滩。


而江对面的陆家嘴一栋栋高楼则全部都是金融,证券,保险公司。上面要么写着“中国平安”,要么写着“汇丰银行”。

正如我前面所说。

从浦东大道的老房子那里望向陆家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最清晰的布局——每天人们从四面八方的老房子里走出来,汇聚到中心光芒万丈的高楼中,最后再回归暗淡。

他们迎着这些光芒行走,面前的每个人都光芒万丈。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心情,只要你在那附近走一走,总有那么一瞬间会恍然大悟。

其实上海一直是那个上海,而身处其中的我们从来都只是把梦想寄托在它身上,没有谁真正拥有它过。

一百多年来,它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从没有变过。如果真要变,也只可能在未来变成全世界的上海。

偶然间看到一部说中国美食的bbc纪录片,男女主持人从北京出发,分头吃遍中国美食,最后在上海汇合。

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幕是这样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上海就是这样改变着。

一个有点残酷的事实是,家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其实会渐渐失去他们的家乡——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不可能阻止外来人口流入他们的城市,改变他们的城市,然后和他们一起生活。

在这一点上,北京,上海,香港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甚至连土著居民的反应都是一模一样的。

作为一个外来人,我很抱歉,但也只能无可奈何。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2:13:35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不夜的精彩

2018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这是SMG为上海拍摄的宣传片之一,主题是“上海,不夜城”。

太美了。

虽然在上海除了请人吃饭很少去外滩,但不意味着外滩不美,事实上每次到外滩下面,看着浦江对岸那一栋栋像厨房工具一样的建筑时,都有一股未来感扑面而来。


有朋友来上海,问是不是热门的景点都不好玩,我会说城隍庙真的没什么好去的,人民广场的炸鸡也不比其他地方卖的好吃,如果不喜欢博物馆,不喜欢吃鲍师傅的话也没必要去。

但是外滩是真的好看,一定得去,最好在罗斯福酒吧喝一杯酒,能拍出最好的,以陆家嘴为背景的照片。


不过比起站在外滩,在人堆里走,去看陆家嘴,我更喜欢去外滩对面,去陆家嘴的滨江大道那里看外滩这里的万国建筑。

大概是这个感觉:


一方面是从外滩看陆家嘴的风景,看多了会腻,另一方面也因为外滩实在太多人了,又有诸多限制,比如不能停车,不能放无人机,不能朝江里扔东西之类的。而且没有什么真的靠近江边的店,没办法逛着逛着累了,坐下来喝一杯。

而滨江大道人就相对少很多,江边上就有很平价的咖啡店,可以坐下来吹着江风聊事情,走在那里,看到有人在放无人机,有人在扔石头打水漂,有人在muamua谈恋爱,有人在遛狗。

非常惬意。

玩开心了还可以去旁边国金丽思卡尔顿酒店58楼的flair酒吧喝一杯,因为高,所以那里有全上海最好的屋顶景观。

找张官方的图:


所以今天的文章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想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宣传片,然后顺着这个宣传片,说说我觉得浦江两岸怎么玩最好,哪些店值得去(上面也说了)

——虽然大家的夜生活一般不在这里,一般在MYST或者TAXX,在南京西路,在淮海路,巨鹿路,在夜市的小龙虾摊上,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附上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选段吧:

04

真正的上海土著,和我们的生活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比较老的那一批大叔阿姨。

看一下上海的工资吧!
(数据来源: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押一付三,一个月8000,一共32000元,他坚持不要支付宝不要微信不要银行卡转账,就要现金。问他为什么,他不好意思笑了笑,说楼下搓麻将只收现金。

他有四套房,出租了好的三套,留下一套老破小自己住。每天做的就是打打麻将收收房租,没事去肇嘉浜路或是新天地约人吃吃Brunch或是下午茶。

如果你看到他这样一个上海大叔,一个人在吃下午茶,调笑他说“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装小资啊。”,他估计会挺直身子,更正你说。

“装小资么是偶尔来的,而我吗,是天天来的。”

这种骨子里的小资是需要资本的,资本就是他中环内有四套房。

当然在上海某著名房产论坛里,有四套房的并不少见,更多的还有六套,八套,据说最多的那个人在上海滩有大两位数套房子,而他从多年前对大家的建议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每年在上海买两套房。

他们从不需要担心别人看轻他们,不用在写字楼格子间摸爬滚打以求上位,从不需要去国金恒隆买上一身LV爱马仕证明自己。他们就是穿着老旧的衣服,骑自行车从城市的这头到那头,也没人敢看轻他们。

因为他们中环内有四套房,已经不需要其它任何东西再说明了。

在上海,如果你没有这么多房子,无论你是陆家嘴的金融精英,还是静安的公关之花,你都只能一边上班,一边焦虑。

好不容易交满两年社保,向父母凑齐了首付,结果政策一下从两年改成五年了。你看着年初和年尾几乎翻倍的房价,清楚三年后自己在中环买房的计划只能改成外环了。

孩子是万万不敢生的,生了孩子也是绝对没有时间带的。只能送回在江苏,安徽,浙江的老家给父母,然后每周回去看看孩子,告诉自己。

“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

张先生那篇文章最后,他说道:

那些追梦成功的人正在逃离,他们去了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西海岸。那些追梦无望的人也在逃离,他们退回到河北,东北和故乡。

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事实上,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生活。这里只有少数人的梦想和多数人的工作。

说没有生活夸张了,说勇敢生活应该是没问题的。

其实上海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上海2400万人中的绝大多数,今天又是周一,又是需要鼓起勇气,勇敢生活的一天。

05

如果你早些年关注过人人网,现在关注过微博一些账号,会发现经常经常会有北京,上海本地人要求外地人滚出去。

他们会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刷屏,说街上从来没有这么少人,路上从来没有这么少车,这座城市从来没有这么通畅过。

他们会苦口婆心地劝你离开,要求外地人把一个路不拾遗,车少人稀的城市还给他们。


但这些呼吁,这些要求终究是徒劳的。

就像北京早就已经不是老北京人的北京,而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样,无论老上海人接不接受,外地人依然会,也必须继续待在上海。

就算现在这些人离开了,也会有新的一批人进来。

在这个意义上,上海滩其实并不是那些手握四五六套房的土著的,很少有上海人是真正的土著,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当你走在上海最具有标志性的外滩时,会发现自己左手边的浦西万国建筑,是一座座或国有或外资的银行,从上海发展的伊始,就在这里看着上海滩。


而江对面的陆家嘴一栋栋高楼则全部都是金融,证券,保险公司。上面要么写着“中国平安”,要么写着“汇丰银行”。

正如我前面所说。

从浦东大道的老房子那里望向陆家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最清晰的布局——每天人们从四面八方的老房子里走出来,汇聚到中心光芒万丈的高楼中,最后再回归暗淡。

他们迎着这些光芒行走,面前的每个人都光芒万丈。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心情,只要你在那附近走一走,总有那么一瞬间会恍然大悟。

其实上海一直是那个上海,而身处其中的我们从来都只是把梦想寄托在它身上,没有谁真正拥有它过。

一百多年来,它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从没有变过。如果真要变,也只可能在未来变成全世界的上海。

偶然间看到一部说中国美食的bbc纪录片,男女主持人从北京出发,分头吃遍中国美食,最后在上海汇合。

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幕是这样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上海就是这样改变着。

一个有点残酷的事实是,家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其实会渐渐失去他们的家乡——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不可能阻止外来人口流入他们的城市,改变他们的城市,然后和他们一起生活。

在这一点上,北京,上海,香港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甚至连土著居民的反应都是一模一样的。

作为一个外来人,我很抱歉,但也只能无可奈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上海财经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2 18:16 , Processed in 0.4449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